今天是:
学院主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团委
 团委首页 | 团委概况 | 团内新闻 | 团发文件 | 学生会 | 第二课堂与学生社团 | 基层团讯 | 理论学习 | 荣誉榜 
通知通告
更多>>
团发文件
团委首页>>团发文件>>正文
2009年赣州共青团学校工作要点
2009-12-29 00:00 佚名   本站原创 

赣市团字[2009]30

2009年赣州共青团学校工作要点

各县(市、区)团委,市属各大中专院校及中学团委:

2009年赣州共青团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团的十六届二中全会和团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精神,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为主线,培养一大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目标,以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和就业创业为核心,以竭诚服务学生根本需求为重点,以加强大中学校共青团自身建设为基础,巩固学校共青团工作在全团的基础性战略地位,在学校战线率先实现“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的目标上迈出重要步伐。

一、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根本,着力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广泛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以纪念建国60周年、五四运动90周年、澳门回归10周年、赣州撤地设市10周年等重大活动、重大节日为契机,继续在大中学生中广泛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学生;要通过主题团日、班会、专题宣讲、形势报告、演讲辩论、参观考察等形式,使大中学生深入了解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今年适逢建国60周年、五四运动90周年,各级学校团组织要以主题鲜明的活动为突破口,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宣传,扎实做好相关工作,力争举办一至两场有较大社会影响力的活动,在团员青年中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2、继续深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各大中专院校团委要把在青年学生中培养一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作为今后一个时期重要的工作任务、工作品牌,整合资源,强力推进。要按照团中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坚持把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组织培养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完善培养体系,丰富培养手段,创设特色工作项目和载体,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根基扎得更加牢固,进一步引导学生骨干努力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和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3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发挥中学团组织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扎实开展以“迈好青春门,走好成人路”教育活动为主题,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磨砺训练为主要形式的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要根据中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在初中生中开展14岁“迈入青春门”教育,在高中生中开展16岁“公民意识”教育、18岁“成人仪式”教育,把团员意识教育融入其中,引导中学生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各级团组织要继续于“五四”、“十一”前后在本地集中举行“迈入青春门”仪式、成人宣誓仪式,扩大活动影响。

4做好青年学生先进典型的培养选树工作。年内,开展赣州市十佳大、中学生、学校共青团优秀团干优秀团员优秀团委(团支部)优秀学生社团等评选表彰活动,选树各类青年典型,努力在广大青年学生中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榜样,扩大青年典型在广大学生中的影响力。

二、以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和就业创业为核心,着力提高大中学生的实践能力

1、深入推进“大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各大中院校要结合工作实际,坚持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通互动、互补互融,分步骤、有重点地推进计划的实施;要不断完善工作体系,制订实施指导细则,进一步规范和充实职业设计指导、素质拓展训练、建立评价体系等工作内容和机制。

2、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要求,进一步动员组织大学生发挥智力优势,深入广大农村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服务,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创新中学生暑期“四个一”社会实践活动形式,按照就近就便、力所能及、保障安全的原则,通过夏令营、实践团、红色旅游等方式,组织中学生到农村、企业、革命圣地等地参观考察,在社会实践中增长知识、接受教育,引导中学生增强爱国情感和成才动力。

3、建立和完善大中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体系。各大中专院校要广泛开展校园科技文化周、小发明竞赛等多种活动,开展普及性的学术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大中学生在活动中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进一步活跃校园科技创新活动;各县(市、区)、各校团委要继续逐步建立与全省示范性、导向性活动相衔接的工作机制,吸引更多的大中学生投身科技创新活动。

4、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校园文化活动,着力打造“校园文化节”、“社团文化节”等一批精品活动,使大中学生在活动参与中锻炼才干,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各大中专院校要积极开展校际文化交流活动,促进校园文化交汇融合。

5、积极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服务。各级团组织要找准定位,积极开拓工作新思路、新方法,通过组织开展创业巡讲,企业家校园行、优秀大学毕业生先进事迹报告团,举办专场招聘会、励志讲座等形式,采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引导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团市委将通过整合社会资源,主动加强校企联系,为毕业生提供及时、丰富、有效的就业信息,并积极探索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的建设,做好大学生就业见习工作。

三、以竭诚服务学生根本需求为重点,着力解决学生成长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

1、积极推进济困助学工作。以关心和服务经济困难学生为重点,充分发挥团学组织的优势,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建立扶助经济困难学生的长效机制;积极参与爱心助学希望工程活动,主动吸纳社会资源,拓宽济困助学资金的来源,加大奖励经济困难学生的力度,开展一助一结对扶助活动,帮助困难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各大中院校要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建立勤工助学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和信息服务;团市委将继续做好元旦、春节、中秋期间集中慰问和帮扶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工作,并积极树立和宣传自立自强的优秀学生典型,激励贫困学生克服困难,奋发成才。

2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大中院校要从普及基本常识、加强咨询辅导、培养工作队伍入手,深入实施大中学生心理阳光工程。通过举办讲座、报告、论坛等活动以及海报、橱窗、校园广播等宣传手段,在学生中普及心理健康常识;要进一步完善学校共青团心理咨询队伍建设,积极扶持大学生心理类学生社团的发展,有条件的学校要积极开通心理咨询热线,为大中学生提供更好的心理测试和心理咨询等服务。

3切实做好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工作。发挥学生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参与学校课程设置、教学督查、生活事务等与学生密切相关事务的决策,拓宽代表和维护学生权益的渠道;密切关注与青年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焦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积极做好组织化诉求反映工作;要指导学生会组织,依法、有序地代表和维护学生正当权益。

4切实做好维护校园稳定工作。发挥团学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密切关注广大青年学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倾听反映学生们的心声意愿,完善动态监控、应急处置等工作机制,在敏感时期和突发事件发生时保持高度的警惕性,确保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校园的和谐稳定。

四、以加强大中学校共青团自身建设为基础,进一步提升学校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1、加强高校团的建设。坚持“党建带团建”,进一步推动落实团中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共青团建设的意见》,把高校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的总体格局,把团建工作开展情况作为检查、评估、考核校、院系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要积极发挥大学生业余党校的作用,加大推优入党的工作力度,为党组织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血液。

2、加强民办和职业院校团的建设。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省民办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意见》的要求,扶持、规范民办学校团建工作。对已经建团的民办和职业院校加大指导力度,做大做强团的工作;对尚未建团的,指导建立团的组织;要做好团员发展和团员管理工作,理顺团的隶属关系,建立和完善适合民办和职业院校团组织建设的途径和方式;积极探索建立普通高校与民办院校进行结对帮扶制度,努力提升民办高校团的工作水平。

3加强中学团的建设。把中学团的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中学团员队伍建设,积极稳妥做好新团员发展工作,加强对团员的思想教育引导;健全中学职业学校团的组织和干部队伍,根据学校功能和学生特点,开展团的工作;积极依托中学生业余团校的作用,加强中学生团员意识教育,开展中学生骨干培养的试点工作,为中学团组织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4、加强团学干部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团干部的选拔、培养和推荐机制,努力建设一支业务精、素质高、能力强的学校团干部队伍。各大中专院校要根据团省委、团市委关于共青团干部培训工作的总体要求,积极与有关机构合作,分批、分层次轮训本校团学干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团市委将充分发挥协管作用,采取措施,进一步优化学校系统共青团工作的外部环境和成长环境。

5、加强对学联、学生会、学生社团的指导和管理。要积极指导各级学联、学生会组织按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宗旨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巩固在学生组织中的主体地位;要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整体规划,发挥其在发展学生兴趣、活跃校园文化、促进学生成长方面的重要作用,重点扶持、建设学生理论学习社团、心理互助社团、勤工助学社团等特色学生社团,为学生会组织开展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

6、充分重视和利用网络,推进信息化建设。要深入研究网络对大中学生和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成长成才的影响,发挥共青团组织在网络引导中的积极作用;加大学校共青团网络阵地建设,积极构建各级团学组织的信息化工作体系,打造网上展示平台、工作平台、交流平台、畅通信息渠道,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共青团赣州市委

200931

主题词:共青团 学校 2009 工作要点

共青团赣州市委秘书科 200931日印发

(共印35份)

关闭窗口

9778818威尼斯  版权所有@2016   赣ICP备06002344号   学校地址:江西省赣州市开发区文峰路9号
联系电话:0797-8327999 传 真:0797-8327999   招生就业处:0797-8326546 0797-8326576  邮政编码:341000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