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各种诈骗现象也成为社会日益突出的问题。尤其是一些诈骗分子将目标转向学生。学生容易受到他人别有用心的欺骗,而且对于大人所说的话都容易产生一种信赖和顺从的心理。因此,在面对成年人诈骗的情况时难以有效作出清晰地判断。所以。为了使学生熟悉生活中常见的诈骗形式,增强学生在生活中遇到诈骗现象灵活应对的防范意识,提高学生各方面自我预防、自我保护、自我应对、自我逃生的能力。

结合实际,我校于近期组织开展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主题班会活动,并要求认真做好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宣传教育工作,杜绝学生贩卖、转借、赠送手机卡、银行卡、微信号、QQ号等行为,务必将防电信诈骗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安全工作进行宣传教育。

1.不轻信:增强警惕性和主动防范意识。不要轻信来源不明的电话、短信和网络信息。“天上不会掉馅饼”,不因贪图小利而受到诈骗分子的蛊惑。
2.不泄露:妥善保管个人金融信息,养成良好的金融消费习惯,不随意向他人透露个人金融信息,不随意转借身份证、银行卡,不随意丢弃刷卡单、取款凭条和信用卡对账单,不随意点击不明来源网站链接。
3.不转账:不乱转账,涉及转账至陌生公司、单位、个人的,一定要提高警惕。
4.多求证:收到陌生短信、电话时,注意核实对方真实身份,如是“熟人”,要通过其他方式核实信息真伪。接到“国家机构、运营商、航空公司、兑奖单位”电话或短信时,通过官方渠道核实真伪。涉及银行卡、网银等问题,直接向银行客服咨询,不要拨打不明来源的咨询联系方式。一旦上当受骗,要注意保留证据,并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


本次班会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学生们提高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提升防范诈骗的能力,减少损害自身利益,同时也有利于创建文明校园,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助力于文明校风的进一步发展。